两人正忙着。
有人过来低声在上官仪耳边嘀咕了两句,上官仪愣愣神,随即整理了一下笔墨,起身离去。
随后另有一位起居郎过来,坐在了他的位置之上。
…………
上官仪被人引着来到一处偏殿,在殿内等了一会。
门下侍郎杜楚客走了进来。
上官仪施礼,“见过侍郎。”
杜楚客摆了摆手,道了一声免礼,挥退侍从,略有些疲惫的坐到塌上,“坐下说话吧。”
上官仪有些不明所以,却也不得不施礼安坐。
门下侍郎杜楚客可以说是他的顶头上司,自从大唐立国,设起居郎,废起居舍人以来,起居郎便归于门下省管辖。
杜楚客如今掌管的就是皇帝起居,起草诏书等事,而自门下侍郎长孙顺德因罪去职,其位空悬至今,所以杜楚客还得管着内情外达,规谏诸事。
也是侍中范文进身体不太好,皇帝念及于此,多寻他参议国事,门下的实务却大多都让门下诸人分担。
于是杜楚客稀里糊涂的加了担子,一天天忙的脚不沾地,上官仪上任以来,面见这位顶头上司的次数加起来也不超过五指之数。
今日突然被从宴上召来,让上官仪颇为不安,借着昏黄的灯光,不停的打量着上官的神色。
见上官言谈颇为随意,面色虽有疲倦,却很轻松,于是也安稳了下来。
此时他才想起来,在宴上并未见到杜楚客的身影,不由略有奇怪。
…………
待侍从奉上香茗,杜楚客饮了几口茶汤,舒服的叹了口气,“上官左郎任职起居郎也有一年多了吧?”
起居郎在太极殿中处于殿左,所以素有左郎,或左史之称,前隋时为起居舍人之佐,行重审起居舍人所书之起居注,并行辅佐监督之责。
当时起居舍人居于殿右,遂呼之为右郎,或右史。
如今没了起居舍人,只剩下了起居郎,起居郎一共四人,六品官职,不分高下,轮番值守。
上官仪回道:“是,下官是元贞七年正月里上任的,当时还拜见过侍郎。”
杜楚客点了点头,但他肯定是不记得了,“一年多不算短了,可有所得?”
这是要考校于他?在这个时候?许是有事要吩咐吧?
上官仪有些疑惑,可面上不显的道:“陛下忙于政务,勤勉之处令人动容,不过于我等起居郎而言,却显清闲了些,惭愧惭愧。”
回答的笼统至极……
却让杜楚客颇为满意,起居郎和人说话,就应该是这个样子。
所谓话多者必失,旁人也就罢了,起居郎常年跟在皇帝身边,记录的可不只是皇帝起居诸事,还有皇帝跟大臣们谈论的政务,甚至于皇帝有什么爱好等等。
关乎于皇帝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若是泄露出去,涉事的起居郎多数没有好果子吃,到时谁也不会管你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失。
同时起居注会存于密处,需要的时候,差不多也就是皇帝驾崩以后,才会被史官取阅,关乎于皇帝的身后之名,可谓是事关重大。
…………
“陛下勤政爱民,众所周知,每日见的人多,行止却很简单,古之明君,大致如是也……”
上官仪含笑以对,心中却在暗赞杜侍郎之谨慎,拍的马屁也很响亮,不愧如此年纪,就成为了京兆杜氏的家主。
这是去年的事情了,杜淹获罪,差点被杀,杜楚客顺势收拢杜氏人心,以其官职紧要,品阶也高,于是被人心惶惶的杜氏子弟推举为新任家主。
京兆杜氏人丁不很兴旺,可地处京畿,族人多为京官,根系颇深,因杜淹科场舞弊之事,连累了不少族人。
流放的流放,外贬的外贬,杜淹的几个子侄,直接参与了科举舞弊之事,另外还有卖官之举,最终落得个人头落地的下场。
杜氏受创不小,杜淹,杜楚客叔侄向来不和,以前族人多站在杜淹一边,杜如晦在时就对这位叔父深恶痛绝。
杜楚客在洛阳为官时更是差点死在杜淹手中,之前在扳倒长孙顺德,杜淹等一党时,杜楚客出了不少力气。
所以说,杜楚客是去年舞弊大案的既得利益者,侍中范文进对他颇为倚重不说,杜氏族人也渐渐把他当成了主心骨。
如今的杜楚客可谓是春风得意,远非长孙顺德在时可比。
…………
杜楚客看着上官仪,接着话锋便是一转道:“陛下偶尔出宫,往往轻车简从,不愿招摇,此乃亲民之举也。”
听到这,上官仪眉头微蹙,觉着有点不对劲了。
杜楚客则一边说着,一边从袖中掏出几张折纸,顺着桌案推到上官仪面前,嘴里道着,“这是抄录的,可是上官左郎手笔?”
上官仪疑惑的看了杜楚客几眼,拿起纸张摊开,略略瞅了瞅,即便灯火昏暗,瞅的不太清楚,可还是看的他眼神微缩。
拿起来仔细观瞧,确实是抄录的一些起居注片段。
“夏六月初九日壬子,帝出宫,随行十二人,幸楚国夫人府,至夜未归……”
一行行看下来,总共十几条,都是经他之手录下的起居注。
上官仪慢慢抬起头,直视上官,肃容道:“这……怕是与制不合吧?”
四位起居郎,相互审阅监督,录下起居注,下面其实还有十几个文吏辅佐他们,办理一些杂事,同样有定期审阅起居注的职责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北雄请大家收藏:(m.konlan.cc)北雄空篮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