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且谁都不愿沾他们边,唯恐惹火上身,唯有房玄龄,武士彟等人帮了一些忙,才让两父子能顺利离开京师来到晋阳。
当时房玄龄借的是李秀宁和李靖的势,为父子两个谋了晋阳的官职。
而武士彟则是出于商人的敏感,给予了些钱财上的资助,这就是老管事嘴里说的所谓善缘。
有雪中送炭的情义在,褚亮自然没有道理把“故人之子”拒之门外。
武元爽想的不是这些,“行,那人学问大,看不上咱们,可阿爷也说了,让咱们别去招惹晋阳上上下下的官吏,以免留下话柄。”
老管事气道:“那你早上还惹事?招惹了兵将,不得吃官司?”
武元爽,“那是我招惹他们吗?你也看见了的,没见那女人有多气人?我也就在旁边看个乐嘛,她就……”
老管事,“马邑的兵将,还是个女人,手里得沾多少血才能升到营尉?几刀下来,咱们都不用吃官司了。”
武元爽委屈,“我不是听了你的没跟他们计较吗?”
老管事拿起酒盏一饮而尽,这才冷静了下来,得,又让他给带偏了,冷静,要冷静。
“好了,咱们说正事,之前东家是有吩咐,可此一时彼一时,二郎要是按部就班的做事,又有老宅那边的堂兄照应,本不必这么麻烦。
可现在不一样了,沾了王氏的边,还邀约了人家的两位大管事,哪里还好撇清?与其留下首尾让人报到京师给东家添麻烦,不如顺势把事情办了。
咱们是来这里买卖些产业的,又不是作奸犯科来了,去跟褚长史聊聊,把话说清楚,自有褚长史作保……
之前你不是看上了王氏的田产和绣庄了吗?无论如何都要买下来。
东家那里不是交代了,去往北边的商队不能留,是亏是赚都无所谓,那就求褚长史帮衬一下,寻个买家便是。
咱们老宅那边也得留心一下了,我看大郎不很情愿,别出什么岔子,让人看了笑话。”
武元爽,“他当然不乐意了,北边的商队都要经他的手,这些年不定在家里快活成什么样了,你没看见他都住进主宅了,还在宅子里修了几处园子。
纳妾,养外室,还弄了那么多的歌舞姬,我都没他玩的花样多,这钱都是从哪来的?你说大伯知道吗?”
他们说的是留守武氏祖宅的武君雅,武君雅是武元爽大伯武士棱的独子,当年捐了个轻车都尉的虚衔,新朝之后这些前朝封的乱七八糟的虚衔都一律撤销,武君雅也就成了白身。
说起来也好笑,武氏到了武士彟兄弟父亲这一辈,本来还是官身,兄弟几个也很争气,并非无用之人。
可糟糕就糟糕在武华为东都丞,杨广在东都折腾的厉害,武华没等到杨玄感之乱就得罪免官,连气带吓,病殁在了回乡途中。
那会武氏兄弟几个还没有入仕,加上天下渐乱,有感于官场凶险莫测,于是他们专注的操持起了商事,由官宦之家变成了商贾。
这堕落的速度有点快,怪就怪兄弟几个经商天赋极高,家财剧增之下名声在外,再想入仕也不太容易了。
好在纷乱的世道给了他们机会,这才用钱开路,在李渊辖下重新入仕,却也留下了很大一片污点,时常被人所诟病。
毕竟商人入仕是当世官场非常难以容忍的一件事,武士彟兄弟借着时势,还有父祖余荫这才勉强过了这一关。
而到了他们的子孙身上,则扎扎实实的倒了霉,至今没有一个出头的,全都养成了歪瓜裂枣不说,科举更成了拦住他们前程的一道大槛。
武君雅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,也怨不得一身臭毛病的武元爽看不上这位堂兄,那厮胖的都快走不动道了。
而且堂兄弟两个多年未见,生疏的很,老宅里面也被武君雅弄的乌烟瘴气,远不如长安府中齐整,不然武元爽也不会选择住在外面,老管事都没劝上一句。
喜欢北雄请大家收藏:(m.konlan.cc)北雄空篮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